be365体育投注 宁波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媒体视点
走近民营博物馆[图]
信息来源: 宁波晚报  作者: 记者 梅薇 顾嘉懿/文 胡龙召/摄  发布日期:2013-10-28 浏览次数:  字号:[ ] 色彩调节:

    上月底,又一家民营博物馆———鄞州雪菜博物馆向市民开放,至此,宁波已有各类民营博物馆48座,占全国民营博物馆总量的9%,占全省民营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2008年,鄞州区出台了《关于鼓励促进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意见》,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民营博物馆的扶持政策。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激活了民营博物馆创建者的热情。一时间,宁波的民营博物馆事业“风风火火”。也是从那时开始,宁波的民营博物馆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如今,四五年过去了,这些民营博物馆又是怎样的一个生存状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紫林坊艺术馆 已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上个月28日,是我市首家对外免费开放的民营博物馆———紫林坊艺术馆的五周年生日。馆长陈明伟在这一天有了另一重身份———宁波市民营博物馆行业协会会长。对于全市48家民营博物馆来说,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3岁的陈明伟是宁波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骨木镶嵌”的传承人。10年前,陈明伟就有了办私人博物馆的念头。“因为自己从小喜欢木雕,30多年收藏和创作的木雕作品已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另外,也收藏了一些字画、拓片,很想给它们找一个家。”他说。

  在鄞州区天童南路与日丽中路交叉口,能看见一座三层围廊式建筑,大水池、月洞门、花梨木门窗,曲水环绕。这就是陈明伟的桃花源———紫林坊艺术馆,2008年9月28日起一直免费对外开放。

  这座陈明伟自己请人设计、自行规划的艺术馆里展示着他收藏、亲自制作的工艺美术作品2000多件,字画、拓片1000多件。有些藏品如骨木镶嵌的王应麟《三字经》特大插牌、1:1比例的《清明上河图》紫檀木雕、金石碑刻家黄良起的拓片等价值不可估量。除了展示这些镇馆之宝外,紫林坊艺术馆还设有一个250平方米的书画展示厅和非遗展示厅,免费给艺术家提供场地,不定期展出书画作品,履行着博物馆的公益职责。

  一边供养着这座无法估价的艺术馆,一边还能进行不间断的艺术创作,陈明伟将他的成功归结为“商业与文化的结合”。在制作高端艺术精品的同时,陈明伟身后有一家工坊式企业,工坊制作的产品包括明、清式家具和商务礼品、工艺品等。这类订单往往给陈明伟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而他需要做的,是在批量生产之前决定每件产品的规制、用料,然后放手生产。

  生产所得不仅足够用来维护艺术馆的日常运行和藏品的更新,还能用来购买昂贵的精品木材,给陈明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富余选择,“这会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现在的陈明伟而言,他的创作已经不太会受金钱上的束缚。

  然而,不是每一位民营博物馆的馆长都有着陈明伟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作为新任行业协会的会长,陈明伟对民营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也有自己的想法,“民营博物馆是公共博物馆的一种补充,它更能体现专业类博物馆的灵活性和可造性,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民营博物馆要有所提升,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多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活动等。”

  宁波知青博物馆  开商行养馆不容易

  知青博物馆“藏”于鄞州西部横街镇的藤岭水库湖畔,上周三,记者颇费了一番工夫才找到。

  隐藏于这样一片青山绿水中,知青博物馆馆长叶亦通当时在选址时有过考虑,“这里原是水库管理房,租金低,而且离市区还算近。”

  4年前,一些宁波知青自筹资金60万元建起了知青博物馆。叶亦通告诉记者:“2004年,我们一批知青回了趟黑龙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就想着建个博物馆,把这份历史记忆保留下来。”

  在知青博物馆里,陈列着很多伴随当年知青走过难忘岁月的物件:泛黄的照片、富有时代特色的书籍、发硬了的被子、锈迹斑斑的农具、御寒的军大衣、褪色的军帽……一进展厅,就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知青博物馆有一群忠实的拥趸,他们都是曾经经历过上山下乡岁月的知青。知青蔡大姐告诉记者,她当年是12月18日去大兴安岭支边,所以每年这个时间,她一定会去知青博物馆报到,“重新回想、体会一下过去的那段时光。”

  鄞州区对民营博物馆按参观人数、展览次数等予以经费补助。这意味着,参观的人越多,博物馆收到的补贴也越多。

  即便如此,知青博物馆仍然入不敷出。叶亦通说:“每年馆里各种成本支出要20多万元,政府支持10多万元,平均每年会有四五万元的缺口。”

  宁波不少民营博物馆,要么有企业作坚实的后盾,要么自办企业来养馆,对此,叶亦通笑了笑说:“我们的底子就比较薄了。”那这每年四五万元的缺口,如何来补?“一批热心人给我们捐了一些钱。”叶亦通还清晰记得,几年前,一位老知青来博物馆参观后,一定要留下20元钱。“当时,他正生着病,需要大笔的钱,但他说,这20元钱代表他的一份心意。”

  2010年,知青博物馆开起了知青商行,通过卖一些“北大荒”系列酒类、“北大荒”大米、知青书籍、画册等商品来养博物馆,“所有这些收入加起来,基本能维持博物馆正常运转。”

  但是眼下,叶亦通还有一个担心:“再过一年,这里的租房合同就到期了。”到时候,知青博物馆何去何从,又是个问题。

    鄞州雪菜博物馆 最新的民营博物馆

  上个月29日,鄞州雪菜博物馆在鄞州区东吴镇平窑村开门迎宾,这是鄞州区第12家非遗类博物馆。

  雪菜也有博物馆?是的。鄞州是“中国雪菜之乡”,“邱隘咸齑腌制工艺”乃是宁波市级非遗之一。别小看这咸菜,摊晒、装缸、叠菜、撒盐、踩踏、封缸,道道工序都有讲究。在腌制咸齑的过程中,包含着祖先的智慧、经验与人文记忆。

  为雪菜办博物馆是邱隘咸齑腌制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乐海康多年来的一个心愿。除了非遗传承人,乐海康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鄞州一家雪菜制作企业的董事长。开办雪菜博物馆,一方面是出于传承人的责任感,想为这“非遗”产业留下些什么,另一方面也未必没有借此来提高企业知名度的考量。鄞州有句老话,“东乡一株菜,西乡一根草”,菜指的是雪菜,草指的是蔺草,自从前年鄞州西乡的黄古林草编博物馆建起来之后,乐海康办雪菜博物馆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建雪菜博物馆最大的困难是资料的稀少和不完善,因其寻常,反而不受重视。

  负责场馆筹建的副馆长贾存亚告诉记者,筹建团队也曾去台湾地耕味主题馆、日本酱油博物馆、韩国泡菜陈列馆和杭帮菜博物馆等处取经,这些由生产企业创办的博物馆,对弘扬当地的特色食品历史,挖掘饮食文化内涵,以及提升企业文化等有很大作用,给筹办者很多启示和灵感。

  在文献资料收集方面,筹备小组也一步步有了新发现。比如,在上海档案馆查到,咸齑曾在清朝末年的中国劝业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比如,在宁波档案馆所藏清代《鄞县志》中,找到了关于雪里蕻的记载。“这些资料对雪菜来说都很珍贵。”贾存亚表示。

  现代食品类博物馆的内涵还牵涉到历史学、民俗学、食品学、卫生学等多种学科,陈列语言又关系到文字编辑、平面设计、绘画雕塑、采光照明等,实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雪菜博物馆的前期筹备就花了3年。

  上周三,记者在现场看到,雪菜博物馆分A馆和B馆两部分。其中A馆是一栋五开间、两厢房带天井的清末时期的院落,“整个院落都是我们从镇海原拆原造过来的,一砖一瓦都是老东西”,屋子用的还是古老的榫卯结构,“光搭这个架子就花了一年时间”。

  走进展馆,老底子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大量陈列的老农具、器皿很快唤起了人们的回忆。展馆分历史演绎、雪菜栽培、腌制加工、美食烹调、回味无穷等7个部分展示,包括500多件实物,不仅有七石缸、小饭桶、煤油炉等腌制和烹饪雪菜时用到的东西,也有各种青花、红花瓷碗,或精美,或古雅。“这些大多是从古玩、旧货市场淘来的”,“农具大多是从偏僻乡村找来的,我们去过西乡的樟村、瞻岐镇岐洋村等村庄”。贾存亚还曾公开登报征集过相关实物。

  B馆的区域由现有厂房改建,展示的是雪菜的再加工及包装生产流水线。参观者可以透过窗口,看到全身防护到位的工人在无菌生产车间的操作。长廊的另一头,依次是无菌室、干燥室、微生物室、仪器室、天平室、理化室等,参观者可以隔着玻璃一探这些神秘的“后台”。

  雪菜博物馆隶属于工厂,贾存亚并不担心博物馆会消耗太多成本,所以她的心思都放在如何把活动做起来。教育、传承也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贾存亚筹划着月内在DIY学习培训教室里开展一些活动,请学生们过来动手腌制雪菜,腌好了还能带回家。11月中旬是雪菜收割的季节,贾存亚想着在博物馆里办一个“雪菜文化节”,“可以开展几次趣味比赛,比如‘踩雪菜’、‘搬雪菜’比赛,邀请学生、村民们过来体验一把”。

雪菜博物馆展馆一角

雪菜博物馆内景一角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
·创意,为印刷点燃激情 2013-10-25
·我市召开首届演艺产业大会[图] 2013-09-30
·培养基层文化人才需要“两条腿”走路 2013-09-25
·版权交易与金融服务如何融合 2013-09-23
·当跨界成为一种业态 2013-09-18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